經典的東西永遠不會過時,也不會完全消失。
而是會在時代的進程中被不斷打磨后以各種形式重新展現出來。
這張手繪平面圖展現的是一個叫“拾房村”的江南小村,命中注定的,似乎包含了拾起記憶之意。這里,也是田園東方項目的啟動區。諧“拾房”之音,設計師湊齊十座老房子,精心設計巧妙修繕,對村內原鄉草木池塘予以保留,以維持山川自然的田園風光。
最老的拾房
一磚一瓦都被保留
作為具有示范效應的田園東方啟動區,這里要進行的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場地修復美化工作,而是要建立一個全新的田園綜合體項目。這里,既要滿足都市人返璞歸真的理想,又要保留鄉村的獨特形態,創建一種城鄉共融、產業互動的新模式。對待環境的態度并不是割斷和抹殺,而是采取一種“進化”的態度?!斑M化”是對過去的歷史性修復與環境的升級,從而使得原有的環境更具包容性。
樹下的石凳、屋后的古井、還有街邊的菜攤,這些關乎衣食住行的鄉村生活場景,點點滴滴構筑成原鄉記憶聯想的發源地。在鄉土自然回歸的情感呼喚下,設計師將這些感知融入了建筑設計和環境營造之中。對于場所精神的把握,是盡量不去破壞原有的場地關系,整理美化空間的格局。
老房的整葺“修舊如舊”,所有的構件盡可能使用原鄉老料:破損的屋瓦,采集當地的老青瓦補足;老墻面交由當地工匠清洗加固,并將很多有趣的老材料進行藝術化的摻合;對于量大的新建和擴建,實在不能使用老料的地方,則將新料“做舊”處理。專業的古建營建團隊對于材料尺度和質感有很好的把握,如端頭起翹的屋脊、帶肩觀音兜狀的山墻、葉片狀的泥塑貼花裝飾等等,都是老師傅們古法匠心的展現。現場的每一磚每一瓦,每一個構件,都是原鄉生活記憶的產物。
在這樣一塊土地上,設計師不愿再去增加過多的新材料,而是通過“老物新用”來保留住生活中的那份記憶,同時也讓這些老材料在這塊土地上繼續“生長”。
低調平和,本真自然
【拾房書院】
-Before-
-After-
拾房書院是老青磚老青瓦組合出的老房,在粉墻黛瓦的建筑群體中格外顯眼。這是一種低調平和的建筑語匯。參雜花色的青磚墻面、整齊的立瓦屋脊、垂落的青灰瓦當,以及質樸的門窗過梁,在立面上形成了一種和諧統一又具弱對比的灰色構成。還有被均質分割的木窗、厚重沉穩的木門,一座古樸低調,又充滿文人內斂氣質的小屋,維系了人們對土地和自然最本真的情感。
除了與相鄰建筑共用一面外墻,其余三面都展現了不同的空間與景觀。一面是開敞的木質平臺,配合休閑座椅形成了活潑親切的室外活動空間;一面是開闊的油菜花田,生機盎然的景象對應著四季的變遷;還有一面是用碎石鋪地及毛石堆砌的矮墻圍合出的靜謐小院。在這樣的小小書屋里,時光流逝、景致變換,引人在靜默中沉醉和思考。
質樸守真,流連忘返
【窯燒手感面包房】
-Before-
-After-
窯燒手感面包房還原了鄉村中的那些淳樸的質感。沒有電爐烤箱,取而代之的是桃木窯燒。矮墻圍合的小院用于儲藏木材及工具。柴禾的縷縷煙霧環繞在被保留下來的幾棵苦楝樹中,烤好的面包香恣意飄散在村里,引人駐足流連。
保留傳統,豐富空間
【井咖啡】
-Before-
-After-
井咖啡得名于老屋前的一口水井。如今,井還是原來的井,井邊的建筑也恢復得如當初那般。新做的旋轉木門,能夠使建筑的一整面完全打開,與室外空間連為一體。室外的木平臺,碎石子與草地,形成了層次更加豐富的空間序列。傳統屋架被部分保留鑲嵌在新墻上只做裝飾之用。
如今再到陽山,鄉間景色恬靜宜人?;貞洺醯綍r的場景,那份淳厚質樸的情感還在。這片土地上有鄉村也有城市,這是一片共享之地。無論鄉民還是都市人,都參與到了這里實際的田園生活,一起分享自然的饋贈,共同打造這個城鄉共生的新環境。過去的東西不會消失,這里保留的一切不僅僅是物質層面上的,也包含了一種對田園生活的尊重與向往之情。
在當今的土地上,保留面臨著比新建更復雜的問題。應該如何開始,這也決定著后續道路的走向。對于田園夢,無錫陽山田園東方啟動區作為國內首個建成的田園綜合體項目,無疑是這個嘗試的開始。
文章來源:美麗鄉村
微信公眾號
新浪微博